IT采购指南:间接采购破壁之策,八大维度精准评估供应商
前瞻洞察 Passion Group 2024-08-29 16:43

01  IT间接采购的四大隐形壁垒

IT采购作为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环,正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IT采购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采购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正福易找标大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包括绿色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和通用服务器等品目在内的IT采购项目约6.5万个,采购规模逼近1500亿元,超过25000家供应商为3万个采购人提供各类货物、服务。在IT采购中,间接采购的发展有所不同。间接采购,是指保障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相关材料和服务的采购,向内部客户提供服务也可以称为非生产性采购。如行政采购、市场活动采购、设备设施采购、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采购等。企业在管理间接采购时的一些共通挑战。

  • 间接采购未得到应有关注。

在许多企业的支出管理里,间接采购一般仅仅扮演了支持辅助的角色,而非价值创造部门,较低的存在感和长期的边缘化,导致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往往不愿意从事间接采购工作。

  • 种类繁多,规格复杂。

间接采购从物质属性上可以分为实体性材料、专业性服务两大类, 其中,实体性材料,包括生产辅助材料,办公材料,设备,建筑物等;专业服务,包括技术顾问,人力外包,车辆租赁等。相比直接采购,间接采购的物料号多、标准化差、规格复杂,难以快速有效地发现优化机会。

  • 权责分散,支出透明度低。

间接采购职能往往散落在各个业务部门,比如IT 软硬件归口IT部、市场营销服务和媒体采购归口市场部、运输服务归口物流部、劳务服务归口人事、差旅则归口行政等,部分企业甚至未将间接采购整合在ERP系统中,导致信息碎片化。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供应商池管理难统一,支出透明度低的问题。

  • 供应商准入不严谨,考核体系待优化。

直接采购可以按照相同的评价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准入评分,但是间接采购的业务范围更广泛,单纯使用同一准入指标不科学、不严谨。此外,直接采购中使用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往往无法完全适用于间接采购。直接采购通常涉及的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其评价标准主要围绕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而间接采购则更加关注供应商的综合实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02 ITS外包供应商能力评估的八大关键维度 

因为间接采购所牵涉的物料种类繁多,接触的供应商等级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企业运营风险实施严格的管控。考核ITS外包供应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企业能够选择到具备全面能力的合作伙伴,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的合作效益。对ITS外包供应商的评估应涵盖项目与流程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合同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服务增值能力等八个维度。这些维度不仅反映了供应商在业务执行、技术创新、人员组织、合同执行、合作关系维护、风险应对以及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的实力,也为企业提供了衡量外包服务质量、保障项目成功、实现长期合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 项目与流程管理能力

是指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业务流程标准化,保障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能力,包括业务流程标准化、项目控制能力、需求管理能力。在整个业务流程外包过程中,项目是外包的完成单位,项目控制的作用尤其突出。外包供应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这一了解的程度对项目整体目标的达成以及步骤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标准化的流程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业务的顺利推进,也为之后的服务升级和持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 技术能力

是指服务商对 IT 领域相关技术的掌握能力,包括技术资本、技术创新。技术能力影响着外包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如果企业 IT 外包服务提供商没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和工具,没有开发人员,则难以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其中,技术资本的评定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考核,包括基础设施和软件开发能力(多通过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评定)。技术创新则主要考虑的是外包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投入的人员和资金的能力。

  •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是指企业 IT 外包服务提供商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团队的合作程度,涉及人才的“选、用、育、留”。人是外包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参与外包的人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业务素养对外包的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员工业务素养,比如稳定性、对待客户的态度等方面对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影响很大。此外,持续的员工培训和考核也是保障人才素养稳定、技术能力达标的关键。

  • 合同管理能力

是指外包供应商依据合同规定持续交付服务的能力,包括合同规范性、合同执行监管等。合同监管考察的是外包供应商的责任感,即是否遵照原来的承诺执行项目。签订合同之后,项目组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各阶段的具体服务水平等,有效监督合同执行是外包成功的关键性要素。

  • 关系管理能力

是指在企业和外包供应商之间跨组织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维持可持续性的能力。优质的关系管理能力可以使对方在合同约束下保持信任,并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消除疑虑,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同时,双方在文化、价值观和目标上的兼容性也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冲突和误解,从而显著提升合作效率,共同创造竞争优势。

  • 风险控制能力

是指外包供应商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能够有效地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以减少潜在损失和保护利益的能力,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应对。无论是生产安全风险、信息泄露风险还是人员异动风险,外包供应商应当及时识别,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组织资源进行应对,综合多方举措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 服务增值能力

是指外包供应商提供超出企业客户需求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完成与提升环节。在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之后,外包供应商可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此获得好的声誉和再次合作的机会。

但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不同周期的项目,评估外包供应商的标准略有不同。例如,大型企业相对更关注供应商的同行业服务经验、企业文化兼容性、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性;而外资企业对安全合规性敏感,对风险管控的需求高,因而在评估时看重企业信誉、质量、文化兼容性;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则看重人才招聘与交付的及时性,以及服务报价,追求性价比。 

此外,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ESG理念融入供应链体系管理。在供应商选择时,部分企业也会将ESG标准纳入供应商选择的标准框架内,评估供应商的ESG政策、行动和绩效,确保上游供应商符合相应的ESG要求。

#前瞻洞察

阅读 23

猜你喜欢
佩企银科丨银行数据治理核心领域与战略平衡
佩企银科丨银行数据治理核心领域与战略平衡
国务令《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政策影响解读
国务令《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政策影响解读
佩企银科丨金融科技革新浪潮,引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竞争力重塑
佩企银科丨金融科技革新浪潮,引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竞争力重塑